窮則變,變則通,通則久。
工作亦如此,唯有改變,方能長久。
工作就像過日子,每一天都需要我們去經營。經營得好,上班的每一天都是享受,斗志滿滿;經營的不好,上班的每一天都是熬日子,身心疲憊。
1
有一句俗話叫“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”。今天,我們可以把這句話改一下,改成“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不想上班的人”。
不想上班是現代人的一種通病,心理學家們管這種病叫做職業倦怠癥。
“職業倦怠癥”又稱“職業枯竭癥”,它是一種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,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壓之下所體驗到的身心俱疲、能量被耗盡的感覺。
患上職業倦怠癥的人,會對工作越來越缺乏激情,每天只想著消極怠工,甚至對工作的意義和價值產生懷疑。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師克麗絲汀·馬斯勒將將這一類人稱之為“企業睡人”
德國心理學家調查研究表明,80%以上的職場人都患有“職場倦怠癥”。職場倦怠癥已經成為現代職場人的一種通病了。
2
很多人都認為“我們是越工作越倦怠”,工作的時間越久,患上職業倦怠癥的幾率越大。而科學的研究表明,工作的時間越短,我們患上職業倦怠癥的幾率越大。
〖職場新人 患病概率:46%〗
很多職場新人在初入職場都會經歷一個焦慮期,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會讓他們很迷惘,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橫亙在眼前,讓他們越來越焦慮。當他們沒辦法很好地調節期望和現實,焦慮的情緒就很可能演變成對工作的倦怠。
〖職場潛力股 患病概率:42%〗
當職場新人漸漸適應職場規則之后,他們就會進入職場發展期。這個時候的他們急于在工作上干出一番成績,所以往往面對比較大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。難以勝任的工作量,復雜多變的職場關系,同事之間明里暗里的競爭壓力都會讓他們疲于應付,產生倦怠。
〖職場老員工 患病概率:38%〗
處在這個階段的員工,工作趨向穩定,工作上也多多少少有了一點成就。但是長期重復的工作內容,讓他們想突破現有的工作瓶頸,取得新的工作動力。他們不再滿足于做企業里一顆小小的螺絲釘。
因為重復又機械的工作,所以出現倦怠;因為工作壓力過大,所以疲憊不堪;因為性格內向悲觀,所以對工作毫無期待。
出現職業倦怠的我們,上班的每一天都是在熬日子。上班的時候身心疲憊、效率低下、打瞌睡,對所有的事情都提不起興趣,這樣的工作狀態跟一條咸魚有什么區別?
3
面對“熬日子”般的工作狀態,我們如何平穩的度過自己的“職業倦怠期”呢?其實,應對職場倦怠,只有一個方法,就是“改變”。
古人云:窮則變,變則通,通則久。對于我們這些職場人士來說,要擺脫職業倦怠的癥狀,就必須對現有的工作狀態作出改變和調整,唯有改變,方能長久。
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
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、組織心理學家大衛·加維奇博士認為重燃員工的工作熱誠與激情的方法,應該從重新審視崗位描述開始。
《論語》中說:“內省不疚,夫何憂何懼?”
如果是企業的管理機制和升職機制讓我們產生倦怠,那么適當的擴大自己的工作選擇才是上策;如果是我們自己的工作心態失衡,那么及時的反省與審視,有助于我們轉變消極的工作狀態,重新衡量工作的價值。
積極轉換思維方式
在工作上,我們不能老是用同一種思維方式去應對所有的工作,以不變應萬變的結果就是我們的思維被固化。你永遠不知道明天的工作會發生什么樣的改變,不要用固化的大腦,輾壓變化的人生。
面對越來越僵化的思維方式,我們需要改變對工作的認知,通過創新來尋求工作突破。
挑戰新的工作內容
對于職場人士來說,“工資達不到預期”和“看不到升職空間”是產生職場倦怠的2個主因。適當的換一份更有前景的工作,挑戰一份新的工作內容是緩解職業倦怠期的好辦法。因為在職場中,只要你有才華,你就有自主擇業的權利。
與其在舊工作里度日如年,不如在新工作里分秒必爭。
喚醒工作的樂趣
單純的享樂并不會給人帶來持久的快樂,人生真正的樂趣卻是“工作”本身。我們經常可以在企業里面看到各種工作狂,為了工作加班加點,還樂在其中。這并不是因為他們真的被洗腦了,而是他們找到了工作的樂趣,發現工作帶來的成就感。
面對日漸倦怠的工作,我們需要找回初心,重新get到新的工作樂趣。
適當發泄自己的壓力和情緒
當工作量和工作壓力超出我們的預期的時候,我們就會覺得困惑和倦怠,對老板下達的工作戰戰兢兢。這個時候,適當的發泄有助于我們緩解工作上的壓力。運動、健身、音樂、睡眠和適當的傾訴都是發泄壓力和情緒的有效方法。
工作不是熬日子,更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。不要被職業倦怠牽著鼻子走,改變現有的工作思維才是長久之計。